近日,襄陽市樊城區(qū)要求所轄社區(qū),積極聯系組織書畫愛好者,以及學生青少年拿起畫筆,為社區(qū)圍墻、圍檔、休息亭等繪制文明宣傳公益墻體畫。為城市墻體穿上了彩色的新衣。
無獨有偶。襄陽市城建委發(fā)文要求,用強烈的文化意識指導城建工作。系統(tǒng)內所有在建工地圍檔,必須印刷文明城市、文明市民等正能量引導宣傳標語,并明文規(guī)定納入工程考核管理重點內容,并形成制度。
如今,走上襄陽大街小巷,迎面而來的文化墻頻頻進入人們的視野,儼然成為城市風景線。市民在在寓教于樂,潛移默化中播撒了文明、宣傳了法律、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氣息,奏響了崇德向善守法的最強音。
一面面文化墻,折射出的是一座城市的品位和管理水準。但也有個別地方,由于缺乏統(tǒng)一的設置規(guī)范,以及有力、到位的管理,街頭墻面、施工圍檔“留白”隨處可見,一些報刊亭、休息亭被貼上了亂七八糟的商業(yè)廣告,“城市的臉面”并不干凈。在城市閑置的圍墻、工地的圍檔上繪制集美觀性、知識性、觀賞性于一體的圖畫,無疑是當下城市弘揚先進文化、傳承文明理念、普及法律知識的重要載體之一,樊城區(qū)和城建委的做法和經驗值得復制推廣。
要想讓圍墻圍擋成為城市風景線,除在制度上下功夫外,更需要抓住文化墻繪制這一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,做到展現技藝、圖文并茂、主題鮮明、生動形象。首先要堅持弘揚正能量,以“講文明、樹新風”和弘揚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”等公益宣傳為主要內容,多角度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潮流。其次要展示襄陽風采,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和群眾身邊的好人好事,尤其要融入“三國”歷史、純樸民風、傳統(tǒng)美德、凡人善舉等元素,使墻繪內容更接地氣、更能引發(fā)共鳴。再次要普及法律知識,結合一些本地普法案例,展現人們生活中易發(fā)生的不良行為,普及相關法律法規(guī)知識。最后要形成合力,既要繪制好也要管理好,需要進一步明晰并落實日常維護機制、安全使用應用等,尤其要與時俱進地更新內容,做到常換常新,切實增強人們的新鮮感和欣賞欲。這
有了城市管理者的知識,廣大市民的參與,襄陽的每一塊墻、每一片圍檔都能真正成為城市里的一道風景線。